高标准 大提升
——应城市开发区黄滩食药监管所创建省级示范所工作侧记
硬件建设标准化、日常监管制度化、执法程序法定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是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所执法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自建所以来,湖北省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黄滩监管所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成为首批示范创建单位。11月25日,创建活动已圆满通过省局检查验收,该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成效显著。
积极作为,开创食药监管新局面
开发区黄滩监管所于去年6月正式成立,现有监管人员6名,辖区监管服务对象398家。
建所初期,应城市局按照标准要求,先后投入60余万元,升级改造办公场所,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及“五室一库”建设。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笔记本电脑、摄相机、照相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助力监管工作。为尽快进入情况开展工作,该所积极与政府街办联系沟通,借助政府支持,以各个街道社区、自然行政村为突破口,集中两个月时间,周未节假日加班加点,逐村逐户下乡调查摸底,并配备街道社区、自然行政村食药安全信息员、监管员,协助走访,摸清底数,掌握辖区食药监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在整理监管资料期间,所员小黄婚期临近,但考虑到眼下正是所里开展工作的关键时期,仅仅只请了一天假举办婚礼,之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通过共同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辖区所有监管对象的资料档案,政府街办、社区与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责任状150余份,为全面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所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在调查走访的同时,逐户宣传食药安全知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努力营造食药安全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采取拉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图册,张贴宣传贴画,媒体新闻报导,开展新《食品安全法》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群策群力促进监管工作。共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宣传贴画350余张,拉设横幅标语9条,商铺店门显示屏电子标语45条,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信息20余篇。
投诉举报回复率100%,该所将监管所工作职责、执法人员身份、联系方式及12331投诉举报电话,制作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向群众发放。通过群众投诉举报,查处了一起食品非法添加的典型案件,没收销毁违法食品7件。
9月19日,接到一位消费者投诉举报,反映某卤菜馆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接到举报后,立即按照执法程序对该卤菜馆实施突击检查,扣押了违法食品,并对责任人作出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并向投诉举报的消费者依据规定兑现了500元奖励。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该所共受理投诉举报13起,其中上级交办11起,做到了起起有调查,件件有回复。
落实责任,强化食药监管职能
建立建全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制度。监管所负责人介绍,监管工作全面实行网格化,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等“四定”监管责任制。在日常检查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遵照执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规定内容,逐条逐项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填写检查登记表。
学校幼儿园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该所先后开展5次专项整治,查处使用过期食品、食品原料购进台帐不全、食品储存不符合要求等10余项问题,现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整改,再次检查,对仍未改正的2所学校,依据法律法规给予了严肃处理。
持续开展以“六化”(硬件设施齐全化、卫生管理制度化、内外环境整洁化、人员培训合格化、安全承诺公示化、经营行为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经营示范店评选活动。在市月圆南路全力打造“明厨亮灶”工程,大力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争创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店。6月份,对18家早点经营店进行升级改造,有8家评为市早点经营示范店。
经整理存档食品流通日常巡查监管登记表400余份;餐饮服务日常监管及量化等级评定登记簿160余本,检查评定登记300余次;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监管登记簿25本,检查登记52次。建立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及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档案,共举办2期大型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食品信息员及从业人员106人次。
一户一档,助推精准化管理
该所严格按照省局食药安全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工作制度,将档案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同步推进,对辖区所有监管对象建立一户一档管理。其档案内容涵盖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管理、法人或负责人身份等多个监管要素。
药械监管,突出重点,实施来源渠道、销售使用全程监督。10月份,该所专门组织执法力量,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特殊药品 “五专” 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发现先使用后登记、未落实双人双锁等4项问题隐患。针对问题,执法人员对管理医生进行严肃教育,责令其现场立即改正到位,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填写特殊药品现场监督检查记录表存入监管档案。
餐饮单位专项整治,及时填写餐饮服务单位量化等级评定登记簿,存入监管档案,实施信用管理。11月份,出动执法力量60余人次,对辖区30余家餐饮单位实施年度等级评定专项检查。查处食品未建台帐、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等10项问题。通过责令改正,多次上门督促,向经营负责人耐心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存在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落实,年度等级评定良好率达到95%。
目前,该所共建立食品流通经营户档案190余份;餐饮服务单位档案160余份;生产企业档案4份;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档案 25份。
“互联网+”,创建食药监管新模式
在建立一户一档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不断创新食药监管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信息化服务水平。4月份,按照省局要求,全面启动食品药品经营企业普查信息系统,构建食品药品网络监管平台,实现食药监管网络上下无缝对接。为全面准确摸清监管对象信息,该所专门出动执法力量180余人次,进行录取经营资质、法人或负责人基本信息等电子资料。
据管理员介绍,信息系统设置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零售药店等多个信息目录,辖区所有监管对象全部实施网上注册,使用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身份信息作为用户名,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上级部门可直接通过监管信息平台了解掌握每一个具体监管对象。点击查询,经营单位的资质、法人或负责人信息等基本情况便一目了然。
该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执法办案、资源共享提供有力信息服务。系统还设置有通知公文公告、法律法规、行政审批等模块。执法人员输入权限密码,就可以即时更新监管对象信息,查看公文通知,学习法律法规,实施认证审批。
辖区现有398户经营主体,已全部纳入监管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一户一档、日常监管“三位一体”同步实施全面动态管理。
据应城市食药监局分管领导介绍,此次创建活动是全面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实现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具体行动。充分梳理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创建活动受到了省局主要领导投入高、要求高、标准高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省局检查验收组的高度评价,称其创建工作谋划早、起点高、效果好,走在了全省系统的前列。
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颜学文 胡益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