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谋发展 抓机遇重成效

2016-08-02 16:12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石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克难奋进开创食药监管工作新局面

  石首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省局和荆州市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强化监管、科学谋划、抢抓机遇,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工作初显成效。

  一、机构健全,队伍壮大

  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下,我局借势发力,乘势而上,“一乡一所”建设、编制增配、机构升级、经费保障等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增机构,监管网络得到健全。在上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我市在12个乡镇设立了基层食药所,城区所辖的两个街道办事处(绣林、笔架)的食药监管工作由局机关业务科室承担,人少、事多、工作繁杂。“一乡一所”工作要求明确后,我局积极汇报争取,与编办反复沟通协商,经市编委研究同意,将在城区新增绣林和笔架两个食药监管所。

  二是增级别,监管地位得到提升。食安委承担着我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职能。食安委办公室成立以来,因没有明确级别,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市委市政府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要求设专职食安办副主任一名,明确为副科级,增强食安办工作协调的权威性。

  三是增编制,监管力量得到加强。增设城区食药所后,市政府为我局新增事业编制15名,有效缓解了监管力量不足的压力。今年我局通过全省公务员招考等形式,拟录用公务员6名,进一步充实基层食药监管队伍。下一步,我局将与人社部门联系,在政策范围内采取招考、调动等形式逐步将事业编制空缺人员补充到位。

  四是增预算,监管经费得到保障。我市实行“零基预算”后,全市的项目经费大幅缩减,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却稳中有升,今年,市财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增加食品抽验经费30万元,保障了食品抽验工作正常开展。

  二、科学监管,尽职履责

  一是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展了扫雷行动、肉品市场整治、农产品市场整治、治理餐桌污染、山东非法疫苗、“挂靠走票”等十多项专项整治。截止今年6月,我局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2起,收缴罚没款162万余元,案件数和非税收入超额完成半年度工作目标。其中,查处恫安阁医药有限公司非法经营疫苗案、尚峰食品有限公司滥用食品添加剂案、殡仪馆餐厅非法使用未经检验肉品案,产生较好社会影响。

  二是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责任大、要求高、政治性强、任务重,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监管。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全局干部职工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以“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坚持科学全程监管理念,提前进行食品安全状况评估,注重过程监控,严密运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节假日、“两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的食药安全保障工作中未发生一起不良事件。

  三是食品安全快检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一步发挥快检工作在日常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从3月份启动“食品安全免费快检服务日”活动以来,我市每季度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进行公示,全面排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三、集思广益,注重成效

  一是推进“一县一品”进度。组织全市60余名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到好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并借此契机,对城区及周边近30家传统豆制品作坊业主进行集中约谈,要求业主进一步规范豆制品的加工工艺,改善生产环境,整合资金,做大做强,打造产品特色。

  二是推行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按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实、守信的原则,将各企业划分为示范守信单位、守信单位、失信单位三类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了“一企一档”,对于严重失信的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与公安、金融、工商等部门共同制约,凡是进入黑名单的企业,金融部门将不予贷款,工商部门将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三是引导“明厨亮灶”新风气。全市餐饮单位量化分级覆盖率达98%以上,根据等级进行不同密度的巡查,有效的提升的监管水平。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明厨亮灶”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创建工作目标,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选择整洁、卫生的“明厨亮灶”单位进行消费。

  四是建设“四好”示范店。统一印制了《中小型食品销售店食品安全自律情况登记簿》、《食品安全承诺书》等相关管理台账各1万余套,指导经营业主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在完成自愿申报、逐级推荐、资格审查、现场考评、社会公示等规定程序之后,今年已评选出33家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并授牌。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  打印   关闭